日前,一位学生家长告诉笔者,她那12岁的儿子带回的一张请帖,令他们夫妻俩左右为难,叫我一定为她参酌参酌。我问她:“什么请帖?”她说,这张请帖是她儿子的任课教师发出的,班里的40多位学生每人一张。去吧,和这位老师仅一面之交,还要破费,心里不情愿;不去吧,又当心儿子在她的班里会被老师瞧不起,学习受到影响。面对这种“难题”,笔者孤陋寡闻,只能让她自己决定。然而,事后想想,许多感慨如鲠在喉,不吐不快。
据笔者了解,教师结婚向学生滥发“红帖”之事绝非个别,其他一些校园也时有所闻。纯净的校园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有悖于师德师风的现象,主要是受不良社会风气的污染。如今,社会上逢“喜”必宴请,“红帖”满天飞,已成为群众忌讳的一大公害。许多年轻教师不甘落后,讲排场、比阔气,竞相仿效,把一张张婚宴“红帖”送给了同事,甚至送给了自己任教班级的学生,根本不管其它老师和学生家长会想些什么、说些什么。教师中间流传的“人情大似债,头顶锅铁卖”,便是接到“红帖”者面露笑容心泛忧的真实写照。而那些年幼的学生,接到老师的“红帖”后,虽然满口应承,但他们哪里晓得父母的难言苦衷。
我国是礼仪之邦,见帖送礼几乎是一条不成文的规矩。老师向学生送“红帖”,也就不能排除送帖者想多收礼金的嫌疑。因为老师和学生虽然有师生这一层从属关系,但学生自己没有经济来源,必然会把“礼金”的负担转嫁到家长身上,而家长与老师大多非亲非故,有的甚至根本不认识。因此,老师邀请学生家长出席自己的婚宴,除了多创收以外,还能作何种解释?